醫流體股份有限公司
因家人病痛踏上生醫創業,醫流體股份有限公司掌握LOC專利技術,期望有朝一日實現精準醫療
有時候踏上創業之路,很可能就是來自生命遭遇的困境,今年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創育機構發展計畫「破殼而出企業」獎項之一的醫流體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一代表。醫流體執行長李文斌表示,因為父母曾分別面臨急診及癌症化療抗藥過程,發現臨床上醫師缺乏方便、便宜、精準度又高的輔助檢測判斷工具,無法有效在短時間內找出病因,因此雙親先後逝世。

  李文斌利用過去所學背景為生醫工程,發現分子診斷是主要病毒、細菌和寄生蟲感染的醫學診斷基礎,因此他一邊攻讀博士班的過程決定一邊創業。醫流體股份有限公司(後簡稱醫流體)的成立,致力於提升生物醫學檢測能量,以推行精準醫療普及化為己責,讓更多病患受惠,不要再遇上如父母在病危時的情況,醫師可以從手邊快速取得量測工具,進而找到合適的醫療救治方案。

掌握LOC微流控系統專利技術

  李文斌表示,在他攻讀博士前三年就積極鑽研LOC(Lab-on-a-chip)微流控系統技術,不僅發表20多篇相關論文,也取得相關專利技術。2019年成立公司時,積極參加國際競賽獲得獎金,把獎金用來當成技術驗證、商品化的基金,順利打造出第一代原型機。

  經過多年的累積,2021年醫流體共推出兩種商品方案,其一是O-in POCT即時病原體分子核酸檢測,另一是NAST抗生素用藥篩選系統。

  李文斌接著解釋,這兩套產品的硬體有可攜式分析儀以及搭配的卡匣試片,分析儀會自主驅動複雜的檢測程序,最快在半小時內就能讓檢測的單位獲得檢體的病原體資訊。從病原體報告當中,進而讓醫療單位知道針對細菌、病毒該採用那些有效的藥物,讓醫生更快速、精確找到治療的方法。

  換言之,醫流體除了透過銷售分析儀、卡匣試片來取得現金流來源,後續也能運用核酸檢測雲端資料庫,將數據資料加值提供後續更有價值的配套方案。而醫流體提供的軟硬整合套件競爭優勢是因為掌握核心LOC技術,能把原本只能在中央實驗室做的複雜檢測流程,大幅減少人力、物力等技術成本,並移轉到像是一般診所、養老院等場域,讓未來做檢體檢測程序更為平民化。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提供三大方面輔導機制

  生醫創業題目與跟硬體載具其實息息相關,李文斌坦言「初期發展真的需要非常龐大資源,我一個博士生除了沒錢之外更沒人脈,甚至別人也認為我們做不到,但我相信一步一步將基礎把握好,把一個人當十個人用,學習去槓桿各項不同的資源,雖說是很大的挑戰但不代表做不到。」

  李文斌所言甚是,從醫流體的發展史可發現,他積極加入多個加速器,並與不同跨業廠商合作,透過最小的成本來達成産品開發及驗證的目標。其中加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後簡稱生技中心)作為創育輔導單位,對醫流體的整體發展更是扮演重要角色。

  李文斌盤點生技中心提供的資源,主要可拆分成三大方面的幫助。第一是提供課程,包含商務管理、生物技術方面的學習資源,讓他知道産品該如何定價以及該怎麼投入市場,借助業師、專業經理人的分享,有助醫流體運用商業思維到市場布局。

  其二是政府計畫的申請輔導,李文斌指出,生技中心的成員們擁有非常多申請政府計畫的經驗,同時也有生物醫學背景知識,因此能幫助醫流體在撰寫計畫書的過程,更懂得其中「眉角」,凸顯自身亮點,提升取得補助的成功率。

  第三塊是資源的鏈結,包含國內、國外皆有涉獵。國內部分,生技中心會經常舉辦新創小聚,讓醫流體有機會跟投資人洽談,把產品推廣給潛在的合作廠商。國外部分,2019年單位也與美東新創夥伴MassChallenge合作,帶著醫流體團隊到美國波士頓進行生醫 Bootcamp,獲得與國際業師一對一洽談與新創Pitch發表機會。

  事業逐漸站穩腳步後,李文斌也提到未來規劃,一方面是產品在獸醫方面取得成果後,明後年會在人醫方面進行臨床實驗的認證,進一步將產品方案應用於人醫。另一方面是商業模式的多樣化,除了販售產品,醫流體也會嘗試採取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模式,幫助上游客戶客製化代工不同的醫學檢測機台,藉此發展另一項營收來源。

  一路上受到許多貴人的幫助,李文斌最後回應,非常感謝南港生技育成中心的同仁們,除了專業領域的協助,更多時候是日常生活的體貼叮嚀,讓創業者感受到親切的照顧。另外李文斌也提到,「感謝中企處頒發的獎項,我們更加珍惜這次曝光機會,讓大家知道雖然我們資源少,也沒有太多經驗,但我們是真心想把產品做好,並且實質幫助到更多人。」

「醫流體團隊結合國內生醫、機械及光電整合相關人才與專業背景,目前已積極與國內外知名之生醫機構與廠商展開合作。他們致力於成為全球微流體生醫檢測技術的創新品牌,提供普及化精準醫療服務,這份信念及堅持,能獲選為今年度「破殼而出企業」獎,不僅是正向肯定也是新創未來繼續精進的動力。」---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醫流體股份有限公司
破殼而出企業

  疫情與國際趨勢動盪來襲,雖具逆勢,卻同步創造企業變革機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看見中小企業的需求與韌性,透過創育機構打造創育生態系,為中小企業鏈結資源,提供其成長茁壯的養分與加速動力,並透過剖析今年獲獎的13家破殼而出企業的成功關鍵,展現中小企業是如何透過創育機構專業輔導激發能量、華麗轉身逆勢而上。

創新企業獎
富騰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

擁有全臺高強度耐磨耗產品第一大製造商美名的富騰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騰),成立之初鎖定特殊金屬材料這項利基市場,幫助客戶解決在製造過程因磨損、腐蝕、高溫狀況,而導致産品或設備產生後續問題。

漢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為擺脫傳統精密設備的低價競爭,漢瑪科技創新研發前瞻的「碟型離心式電鍍機」,贏得IC被動元件、連接器等設備大廠的青睞,開啟企業營運的新成長曲線,成為國內中小企業以技術創新成功推動升級轉型的典範代表。

正純食品有限公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

已有一甲子歷史的正純食品,在2000年時推動第一次轉型後順利走向海外市場。2020年看到疫情對地方經濟造成衝擊,懷抱回饋鄉里的使命再次推動轉型,投入龐大資源建置觀光工廠,期望能以此鏈結地方農業、活絡地方經濟,並同時獲經濟部...

樂米工坊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

聚焦於各種米穀粉烘焙食品的樂米工坊,跟上近年來的「無麩質飲食」浪潮,創新研發讓米食變得多元化,不僅為企業營運的成長茁壯帶來新動能,更為臺灣稻米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為農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晨辰有限公司
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烏龍院家庭食堂」原本只是臺東在地經營30年一家餐廳,卻在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輔導下走向公司化經營,成為晨辰有限公司,透過推出自有品牌「家烏龍」打開更寬廣的經營道路,更積極帶動臺東在地產業,創造出許多青農返鄉的機會...

綠色產業獎
億高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中央大學產學營運中心

日正當中的電子半導體行業,許多年輕人懷抱熱情想投入其中。不過也有人反其道而行,從電子業跳往傳統產業,透過自...

新創企業獎
台基盟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技轉及育成中心

台基盟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臺灣唯一擁有三大基因定序平台的基因定序公司,透過精準醫療的科研與檢測兩大服務,在國內市場取得亮眼營運成績,目前更在臺灣建置亞太定序量能最大的中心之一,可望成為臺灣精準醫療的明日之星。

路明思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技轉及育成中心

抱持著成為生技產業領域的「細胞追蹤專家」,路明思生技是執行長蘇隆畯第二次創業的「孩子」,希望解決再生醫學、精準醫療和全球幹細胞治療,在臨床試驗前透過影像尖端技術,輔助學研單位或藥廠開發細胞治療新藥,成為安全性、有效性...

探索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

探索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創業團隊的水產養殖經驗、深層海水馴化技術與食品加工製造能量,在國內發展出鱘龍魚、貝類兩條在地化水產品產業鏈,用高值化水產品成功打開國內市場,未來更將佈局海外,成為臺灣自創高值水產品牌的明...

智穎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中原大學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

如果你是創業者,願意花多少年投入技術驗證,直至看到有一絲公司成立曙光?專注提供「智能化射出成型解決方案」的智穎智能執行長張詠翔表示,他們走了將近十年的光陰,從2011年開始鑽研智慧製造模組,最後終於確認智能化塑膠射出成型...

碩準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雄醫學大學產學營運處創新育成中心

為有效提升癌症、自體免疫性等疾病的治療品質,碩準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精準醫療研究為主,發展全球獨創的「萬能抗體鎖技術平台」,改善傳統抗體藥物治療對於患者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目前已經取得與製藥廠、抗體藥物複合體廠商等合作...

獵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從學生時期就經常參加創業競賽的軟體新創公司「獵戶科技」,透過其核心技術「混合式定位」並搭上5G應用趨勢,近期分別與新光集團、中華電信、緯創資通等上市公司展開專案計畫,年營業額與初始創立相比,如今已大幅成長12倍以...

醫流體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有時候踏上創業之路,很可能就是來自生命遭遇的困境,今年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創育機構發展計畫「破殼而出企業」獎項之一的醫流體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一代表。醫流體執行長李文斌表示,因為父母曾分別面臨急診及癌症化療抗藥過程,發現臨...

*以單位名稱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