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辰有限公司
從產地到餐桌 攜手小農打造最在地的臺東人廚房
「烏龍院家庭食堂」原本只是臺東在地經營30年一家餐廳,卻在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輔導下走向公司化經營,成為晨辰有限公司,透過推出自有品牌「家烏龍」打開更寬廣的經營道路,更積極帶動臺東在地產業,創造出許多青農返鄉的機會,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坐落於臺東市博愛路上的烏龍院家庭食堂,是許多臺東人的共同回憶,有人回憶到:「那間店我從小吃到大」,也有人說「烏龍院是我家的另一個廚房」。令人意象不到的是,原本只是一家臺東在地餐廳,在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創育孵化之後,蛻變成為一家結合1級+2級+3級產業的「晨辰有限公司」。過去幾年藉由推動產業6級化策略,晨辰不僅為自身成長茁壯帶來無限可能,同時也透過合作共生,與在地小農與小漁戶合作,為地方產業的發展打開出海口。

從「3級產業」邁向「產業6級化」

  烏龍院家庭食堂由泡沫紅茶店發跡,之後逐漸朝向複合式餐飲前進,但隨著營運快速成長,張豪傑和吳雅惠夫妻倆人決定以公司化方式來經營餐廳,並於2015年成立晨辰有限公司。

  一開始他們並沒有品牌思維,只是憑藉著對家鄉的熱愛及對自家食品的用心,堅持使用在地新鮮食材,而這種堅持讓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後簡稱臺東大學育成中心)經理楊春桂看見無限的可能性。

  在加入臺東大學育成中心後發現,烏龍院家庭食堂主要經營在地客群,向來以平價為特色,但這樣的經營手法無法提升毛利,因此提出相關的策略建議,協助晨辰有限公司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首先是鏈結在地小農、漁民等1級產業打造「在地特色料理系列」,並讓客戶了解烏龍院家庭食堂的食材來源與品質都是經過把關的,提升產品的價值與售價;其次是擴展客群,協助店家進行「數位轉型」,導入網路行銷與宅配服務,在「產地餐桌」的基礎上增加其他的農漁產品販售。就此建立晨辰有限公司以「1級X2級X3級」的6級產業化經營模式。

連結餐桌與產地,與小農、漁民在地共生

  回憶起轉型的過程,吳雅惠記憶猶新的說,一開始聽到臺東大學育成中心提出與小農契作的建議時,心裡只覺得「好難喔!做不到!」但某次回夫家看到婆婆自栽的稻米收成,並且問她是否帶一包米回去。從這樣一個生活中不經意的提問,吳雅惠回想起楊經理的建議,或許共同契作能夠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感受,於是和先生討論並決定開始朝小農契作的方向前進。從米開始,之後又接觸蔬菜種植、翼豆栽培、養雞及漁產業,努力貫徹著「從產地到餐桌」的想法。

  與在地農民共生的道路上,張豪傑認為「要先了解整個流程,才能清楚怎麼跟小農說明需求,於是自己先一頭栽入其中,努力學習技術、投入資金建置碾米廠,待建立農作專業之後,再開始與部落小農談合作。這股「身先士卒」的熱情,解決了部落對於新事物先採取觀望的習性,順利推動契作,落實在地共生的理念,也為部落青年返鄉帶來就業機會。

  烏龍院家庭食堂的鮮魚食材,主要都是由臺東最大的海港「成功漁港」購入,十分新鮮又受大眾歡迎。不過張豪傑提到,有感於小漁船或是個體戶常因缺乏大型設備,在漁會收購上很難與大型漁戶競爭,因此改採主動跟小漁戶合作,給小漁戶更好的收購價,也保障了自家餐廳的食材來源。

數位行銷推廣品牌,市場跨出臺東更要佈局海外

  臺東優良的稻米、蔬果、雞肉跟漁貨樣樣皆備之後,晨辰有限公司順利建立起餐桌與產地的連結,接著透過「家烏龍」跟「上上農漁品」品牌,將市場觸角跨出臺東地區之外。

  為把臺東農產加工品推到全臺灣,晨辰有限公司必須加強品牌形象的打造與推廣,而在臺東大學育成中心的協助之下,透過強化產品的故事性及圖像性,打動遠在網路另一端的西部地區消費者。張豪傑和吳雅惠指出,我們把產品與臺東元素融合,採用「猴子山優穀米」、「泰源幽谷雞」及「成功飛過海的魚」作為產品名稱與產地做出鏈結,更在網站上記錄著種植與培育的過程,提升客戶對產品的信賴感。

  有了在地品牌形象之後,為把產品推銷出去,晨辰有限公司積極推動數位轉型,同樣在臺東大學育成中心的協助下,首先在108年導入電子支付系統,並在疫情期間推出廣受消費者好評的食材宅配箱,迅速在電商領域站穩腳步。至今,晨辰有限公司的商品除了在官網銷售之外,也開設Line官方帳號1對1客服銷售,目前累積會員人數已達3,135人,說,光是2022年從1月到8月就增加了1,108人,相信未來的會員數會繼續成長。

  談到未來,吳雅惠的眼中閃出了光芒提到「把品牌推向國際化的目標近在咫呎」。楊春桂說,目前晨辰有限公司已經與臺東大學食品生技工廠合作,為翼豆的生產取得有機認證,預計再申請清真認證,明年開始朝國際市場前進,專攻海外中高階注重養生的客群。相信在未來烏龍院家庭食堂不但是臺東人的廚房,也會在世界各國發光發亮,成為臺東這塊土地的驕傲。

臺東大學育成中心資深經理楊春桂表示,最初指導晨辰有限公司時,對方對於改變有著很大的抗拒,但多次接觸後,她發現張豪傑和吳雅惠倆人的配合度與學習意願非常高,也願意另外投入資金與時間,共同協助拉抬地方產業,扶植在地產業的精神十足難能可貴。

「在輔導過程中,他們夫妻倆人的思維一直蛻變,賦予晨辰發展更多的可能性。」楊春桂笑說,從進駐至今,看著他們從一家在地餐廳蛻變成為市場觸角可遠及海外的公司,這股成長、茁壯的力道,根本來自於創辦人思維的改變,因此願意接納臺東大學育成中心給的各種建議與想法。相信未來晨辰有限公司可以持續邁向成長,並透過落實企業責任、響應地球永續發展,證實了在地企業也能展現遠大願景。

晨辰有限公司
破殼而出企業

  疫情與國際趨勢動盪來襲,雖具逆勢,卻同步創造企業變革機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看見中小企業的需求與韌性,透過創育機構打造創育生態系,為中小企業鏈結資源,提供其成長茁壯的養分與加速動力,並透過剖析今年獲獎的13家破殼而出企業的成功關鍵,展現中小企業是如何透過創育機構專業輔導激發能量、華麗轉身逆勢而上。

創新企業獎
富騰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

擁有全臺高強度耐磨耗產品第一大製造商美名的富騰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騰),成立之初鎖定特殊金屬材料這項利基市場,幫助客戶解決在製造過程因磨損、腐蝕、高溫狀況,而導致産品或設備產生後續問題。

漢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為擺脫傳統精密設備的低價競爭,漢瑪科技創新研發前瞻的「碟型離心式電鍍機」,贏得IC被動元件、連接器等設備大廠的青睞,開啟企業營運的新成長曲線,成為國內中小企業以技術創新成功推動升級轉型的典範代表。

正純食品有限公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

已有一甲子歷史的正純食品,在2000年時推動第一次轉型後順利走向海外市場。2020年看到疫情對地方經濟造成衝擊,懷抱回饋鄉里的使命再次推動轉型,投入龐大資源建置觀光工廠,期望能以此鏈結地方農業、活絡地方經濟,並同時獲經濟部...

樂米工坊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

聚焦於各種米穀粉烘焙食品的樂米工坊,跟上近年來的「無麩質飲食」浪潮,創新研發讓米食變得多元化,不僅為企業營運的成長茁壯帶來新動能,更為臺灣稻米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為農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晨辰有限公司
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烏龍院家庭食堂」原本只是臺東在地經營30年一家餐廳,卻在國立臺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輔導下走向公司化經營,成為晨辰有限公司,透過推出自有品牌「家烏龍」打開更寬廣的經營道路,更積極帶動臺東在地產業,創造出許多青農返鄉的機會...

綠色產業獎
億高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中央大學產學營運中心

日正當中的電子半導體行業,許多年輕人懷抱熱情想投入其中。不過也有人反其道而行,從電子業跳往傳統產業,透過自...

新創企業獎
台基盟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技轉及育成中心

台基盟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臺灣唯一擁有三大基因定序平台的基因定序公司,透過精準醫療的科研與檢測兩大服務,在國內市場取得亮眼營運成績,目前更在臺灣建置亞太定序量能最大的中心之一,可望成為臺灣精準醫療的明日之星。

路明思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技轉及育成中心

抱持著成為生技產業領域的「細胞追蹤專家」,路明思生技是執行長蘇隆畯第二次創業的「孩子」,希望解決再生醫學、精準醫療和全球幹細胞治療,在臨床試驗前透過影像尖端技術,輔助學研單位或藥廠開發細胞治療新藥,成為安全性、有效性...

探索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

探索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創業團隊的水產養殖經驗、深層海水馴化技術與食品加工製造能量,在國內發展出鱘龍魚、貝類兩條在地化水產品產業鏈,用高值化水產品成功打開國內市場,未來更將佈局海外,成為臺灣自創高值水產品牌的明...

智穎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中原大學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

如果你是創業者,願意花多少年投入技術驗證,直至看到有一絲公司成立曙光?專注提供「智能化射出成型解決方案」的智穎智能執行長張詠翔表示,他們走了將近十年的光陰,從2011年開始鑽研智慧製造模組,最後終於確認智能化塑膠射出成型...

碩準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雄醫學大學產學營運處創新育成中心

為有效提升癌症、自體免疫性等疾病的治療品質,碩準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精準醫療研究為主,發展全球獨創的「萬能抗體鎖技術平台」,改善傳統抗體藥物治療對於患者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目前已經取得與製藥廠、抗體藥物複合體廠商等合作...

獵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從學生時期就經常參加創業競賽的軟體新創公司「獵戶科技」,透過其核心技術「混合式定位」並搭上5G應用趨勢,近期分別與新光集團、中華電信、緯創資通等上市公司展開專案計畫,年營業額與初始創立相比,如今已大幅成長12倍以...

醫流體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有時候踏上創業之路,很可能就是來自生命遭遇的困境,今年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創育機構發展計畫「破殼而出企業」獎項之一的醫流體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一代表。醫流體執行長李文斌表示,因為父母曾分別面臨急診及癌症化療抗藥過程,發現臨...

*以單位名稱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