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在地產業創生機構聯盟(後簡稱花蓮在地聯盟)很重要的特色之一,是以法人、學界的育成單位組成聯盟,藉由彼此強項互補的模式,透過借力使力幫助更多新創團隊一起往前走。另外花蓮在地聯盟在跨域整合面向大有斬獲,今年與花蓮縣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花蓮縣產業大聯盟,並進一步與花蓮縣青年發展中心籌劃創新創業競賽,提供完善培訓課程、顧問輔導、資源鏈結,讓在地創育生態系效益逐漸擴散。
新創團隊有衝勁、有想法,但往往缺乏資金,讓技術、產品進一步落地。對於這部分的需求,國立東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後簡稱東華育成中心)吳其璁經理也提到,聯盟積極協助引介資金,尋找可能合作的創投單位,甚至單位也有與信保基金或創投公會合作,協助新創業者開發所需的貸款資源或找尋潛在創投天使基金。
像是獲得2022百大青農的「洄遊吧」,團隊成員由一群喜歡海洋的青年所組成,在地扎根創業提倡食魚教育。花蓮在地聯盟協助洄遊吧尋找合作的通路資源,並協助引薦政府計畫如青年村落行動計畫、SBTR城鄉創生、SIIR服務生態系計畫,讓團隊更有餘力倡議海洋文化教育,促進更多人了解野生漁獲食魚產地,穩固金流來源讓理念持續傳承。
花蓮在地聯盟的另一個輔導則是籽樂教育,這家新創的創業主題鎖定教育評測,透過建置「智能化教育平台」,讓教育者像是老師、家長更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提供合適的日常教養策略。籽樂教育進駐東華育成中心接受第一階段的輔導之後,透過吳其璁的介紹,接續導入「雙軌制」育成資源,協助籽樂教育到桃園市青創指揮部獲得下一階段事業發展所需的資源。
有人說花東的土地很「黏」,一旦踏上這片土地,很容易被黏住不想離開。今年度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育獎(績優經理人)新銳突破獎的經理的吳其璁,他是來自嘉義,但在花蓮完成研究所學業之後,因為愛上當地風土,決定留下在地展開職涯。過去曾在花蓮好事集擔任經理人,協助輔導農民生產轉型、提升銷售通路與曝光度,讓他深感產業輔導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且能實際協助他人的工作。
吳其璁助人的理念延續到育成工作,在育成中心從專任助理、執行秘書到中心經理,近六年期間,從毫無經驗摸索、碰壁挫折、一路成長到現在獲得績優經理人榮譽。他表示「剛開始有些不會的事情,就要勇於找前輩討論交流,然後用自己的方式嘗試看看;創育經理人要持續提升自己的視野及職能,這件事情其實非常重要。」
例如近幾年因為疫情衝擊,逼著零售產業朝向虛實融合的轉型。吳其璁就特地跑到臺北,參加相關新零售數位轉型的課程、講座,把大城市的最新趨勢學起來之後,再帶回到花蓮分享給當地業者。透過產業知識的持續累積,吳其璁發現日後在接洽產業顧問及業師的過程,因為自己有基礎學識,能幫業者媒合到適合的對象,有效縮短多方的溝通時間。
創育工作除了要有熱情,吳其璁也觀察到樂於跟大家分享,願意主動互相交流,在創育領域比較能長久待下來。他解釋「創育的本質,就是要一直去外面摸索、找資源,很需要正面思考、積極去解决,不管是問題或學到新知,都願意跟大家做共享,比較能在創育的過程幫助到他人,自己也有所收穫。」
雖說花東的資源不像六都如此充沛,但是從花蓮在地聯盟的組成動機以及團體戰的創育制度,就能觀察到「小問題小解决,大難題大資源解决」的特色,運用以大帶小模式,讓彼此有共識把有限資源做到最有價值的鏈接及發揮最大的效益。身為績優經理人,吳其璁也提到他心中還有一個未來想實現的目標,他說「希望有一天我們輔導的中小型企業,有機會被投資或是實現興櫃、上櫃,這是我們會持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