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育成中心整合校內近多年智慧自動化研究成果,涵蓋層面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雲端應用及資訊服務等,協助在地傳產/製造業升級轉型、強化創新創業生態系為主要發展目標。
近年來許多輔導業者都是以自動化、資訊化技術見長,但中原育成中心更強調服務的溫度。中原大學產學營運處王保進產學長解釋,他們採取一對一客製化的服務模式,當業者初到中原育成中心時先進行深度訪談,了解廠商進駐的想法及需求,進而盤點中心資源,再手把手帶著團隊一起孵化茁壯。
王保進提到「每家廠商都有固定服務窗口,我們走兩年簽一約的模式,因此會幫業者規劃接下來兩年可以完成哪些里程碑,再逐步協助及調整,使每家廠商都可以獲得不同輔導面向。」
攤開中原育成中心近兩年的績效確實驚人,共協助7家企業申請中央與地方計畫補助,包含教育部 U-Start、SBIR、SIIR、 CITD及 FITI等計畫。另外也有7家企業取得天使、創投及中大企業投資,以及5家企業與中原校內各研究中心或教授產學及技轉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育成服務除了要制度化也要數位化。王保進表示「在輔導廠商過程,大家都在講數位轉型,而我們創育輔導機構更應該身體力行,達到示範作用。」因此中原育成中心近年特別強化數位工具的選擇及導入,更累積了一套心法經驗,自然與其他創育機構形成差異化特色。
中原育成中心開發一套內部自行使用的「輔導管理系統」,把訪廠筆記、書面資料全部數位化並放到雲端平台儲存。未來輔導個案交接時,新進成員能夠完整看到每一家廠商的「成長履歷」內容,再也不用擔心資料遺漏、口頭傳遞而導致資訊誤差問題。王保進接著說,未來隨著廠商的資料累積更豐富,後續還可以使用大數據分析,讓創育工作結合資訊工具提供更適合的輔導建議。
另一方面,中原育成中心也正在開發一套線上輔導平台,提供給進駐的廠商及業師使用。因應這兩年疫情讓許多輔導工作線上化,王保進發現有許多環節可以利用數位科技達成自動化應用。他舉例,廠商跟業師約定時間線上諮詢時,平台會主動發送會議邀請訊息。除此之外線上開會時系統也會同步錄影紀錄,讓業者事後方便重複回放觀看。甚至在未來業師講授的內容經過授權後,中心也能整理成一系列課程,放在平台上讓日後進駐的業者都能達到線上學習的效果。
中原育成中心能夠針對創育輔導制度持續優化,甚至導入數位工具來強化輔導的深度及廣度,產學營運處高靖航總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角,他同時也是今年度金育獎(績優經理人)標竿領先獎的得獎者之一。他提到創育工作很重要的心得就是要「跳脫框架」。他解釋「所謂跳脫框架是要時常思考做一件事情,能不能同時達到兩三種以上效益;從外部學習獲得刺激、接受內部新成員的觀點,都有助於打破思考框架,讓新的嘗試持續應用到育成事業上。」因此他時常保有危機感,也不停吸收新思維及新方法。
但高靖航也強調,創育工作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反而要仰賴團體作戰。因此他也必須肩負起協助產學長決策中原育成中心營運方向的責任,從內部建立起經理人的傳承制度,讓人才一棒接一棒往下傳遞。至於育成經理人需要什麼樣人格特質?他表示「穩定冷靜的個性,才能帶領團隊面對多樣且複雜的工作,順利完成每一次的任務。」高靖航也提到,栽培中原育成中心的每位同仁,即使他們之後離開到業界工作,也都是未來能協助中心串聯更多合作機會的種子。
高靖航身為總監,一方面要有管理者思維,協助組織朝向正確方向;另一方面也要持續了解產業趨勢、聆聽進駐廠商的需求。回顧十多年創育工作的點點滴滴,高靖航以自信口吻說「我覺得要多接觸不同産業領域、機構團體,不能一直活同一個生態圈;多看看人家怎麽做,回頭看自身可以怎麼改進,嘗試新的創育模式,一定能在有限資源下放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