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智慧物聯網千億商機,航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開發無人機軟硬體系統整合解決方案,成功在多個垂直產業導入以無人機為智慧載具的AIoT應用,成功搶進龐大的市場商機,成為深具未來發展潛力的臺灣科技新創。
隨著軟硬體技術的到位,近年來無人機產業快速趨向成熟,除了常見的空拍應用,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包括物流配送、農藥噴灑、消防安全與巡檢、國防等,引領人們飛向更智慧化的生活。乘此趨勢浪潮,於民國104年創立航見科技,深耕無人機產業7年,從早期的無人機硬體開發與生產,到後來切入軟體開發,再往前延伸到雲端服務,由下而上(Bottom Up)建構起航見科技從軟體到硬體、再到雲端應用的完整無人機AIoT解決方案。
航見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張東琳指出,無人機從近端人為操控到全自動長距離的情境,應用範圍涵蓋工程巡檢、農業、探勘、醫療、物流等領域,含周邊產業鏈及培訓業務,市場規模達千億美金,商機龐大可期,而航見科技的完整解決方案已經導入在國內許多場域,並且開始將臺灣成功經驗複製輸出到海外,未來將以雲端無人機服務,加速邁向成長茁壯。
航見科技創立時,無人機產業還在起步階段,當時公司以硬體開發設計為主,逐步累積實力,開發出可乘載2~25公斤的各式機種。「以硬體為基礎,我們開始朝向軟體與智慧物聯網邁進,期能擷取更大的商機。」張東琳回憶,看準無人機可以應用在各種產業,107年起公司也開始投入大量研發能量在軟體上,打造軟硬體系統整合的無人機解決方案,幾年下來,團隊深厚的研發能量再結合學校及其他產業夥伴的資源,打造航見科技軟硬體整合再到雲服務的完整解決方案。
張東琳具體說明,整合軟硬體再朝向雲端應用服務發展,航見科技的完整無人機解決方案具備五大業界之最的特色優勢,分別為:「3D導航能力」可達最高海拔落差;「飛行能力」可達最長時間滯空;「遙控能力」具備最遠距離導控能力 ;「通訊能力」可做到最短時間延遲串流影像;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跨平臺能力」 可支援最多型態載具。
以具備高度競爭力的產品與無人機應用服務出發,航見科技為臺灣無人機智慧應用產業,開啟應用廣泛落地的新道路。張東琳進一步指出,無人機細分市場眾多,航見科技把佈局重心放在利基垂直領域,目前已經協助政府機構建置外來種無人機防治平臺、無人載具防救災系統、群飛展演等服務平臺,並且聚焦智慧農業、智慧巡檢與救災巡檢等領域,協助產業導入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消防救災、橋樑檢測、金礦探測、水庫探勘、水質檢測等各種智慧應用。
舉例來說,目前航見科技正在為國內半導體大廠的廠房內,規劃導入無人機室內自動化盤點,未來此應用更有機會複製至其他製造廠區,搶攻龐大的智慧工廠巡檢商機。智慧農場方面,除了已經在國內多個場域導入應用,更將協助東南亞臺商在2,000公頃的農田上,執行自動飛噴農藥任務,解決其土地過大人力載重能力的問題,同時為農場提供無人機遠端教育訓練。
跨足多個垂直產業、成功的海外內市場拓展,正快速帶動航見科技的成長,也讓人看見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亮眼表現使其榮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10中小企業創育機構發展計畫」破殼而出企業獎項的肯定。張東琳記得,在創業初期經營還相當艱辛的時候,最初獲得的研發補助也是來自經濟部中小企業,讓團隊在這條路可以肯定的繼續走下去,如今在成為破殼而出企業,更讓團隊深信,公司已經具備邁向成長茁壯的競爭實力。
「航見科技能夠不斷成長並獲得各方肯定,最重要的是,一路上有逢甲大學育成與技術授權中心(後簡稱逢甲育成中心)的陪伴與其提供的各種協助。」張東琳首先提到,無人機完整解決方案的開發,必須具備硬體、軟體與雲端服務的各種技術能量,且得深入各種垂直產業,深入掌握產業的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而新創公司資源有限,航見科技在發展完整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一定得採取借力使力的方法。
對此,逢甲育成中心協助航見科技整合中部地區的產業資源,籌組「臺中無人機公會」,讓公司可以獲取政府或產業夥伴的資源,加速推動研發與應用導入。另外,育成中心也促成航見科技與逢甲大學航太系、GIS中心、綠能中心等單位的合作,一起開設無人機飛行訓練課程、風力發電與無人機應用等課程,一起攜手培養無人機人才,也讓航見科技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研發人員。目前,航見科技公司內部員工有45%是逢甲大學的畢業生。
另一方面,逢甲育成中心也協助航見科技申請其他政府補助計畫,挹注資金活水也從中獲得一些輔導建議;在市場推廣上,協助航見科技對接越南農業局,未來將為越南建構無人機越南學院,達到技術輸出同時帶來拓展海外市場的契機。展望未來,目前已經在5G無人機領域建立技術力的航見科技,除將持續創新軟硬體與應用服務,強化技術力,更將積極把國內成功應用複製輸出到海外,加速搶攻全球無人機AIoT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