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為家庭式代工廠的貴山國際有限公司,為做出更安全、美味的水產加工產品,斥資億元打造現代化工廠,並且積極從B2B轉向B2C,成功打造「澎湖伯」知名水產品牌,開啟企業成長曲線同時,更帶動澎湖農漁產業的發展。
很多人到有著蔚藍天空的澎湖旅行,都知道要去「澎湖伯」伴手禮店,買上幾樣美味的水產食品;但是多數人不知道,為「澎湖伯」生產美味食品的貴山國際,最早是一個家庭式代工廠,它歷經爺爺、父親兩代,於102年由貴山國際執行長楊國隆與弟弟楊正明接掌,之後兩兄弟透過興建現代化工廠、創新多元產品、發展自有品牌、廣泛佈局通路等策略,讓貴山國際從B2B轉向B2C,創造營收年年翻數倍成長的營運佳績。
貴山國際前身為富山水產企業行,以製作滷肉粉、炸雞粉起家,74年二代楊澤和接手之後,改良傳統滷包等產品之外,更開始增加研發水產休閒產品,並在B2B業務打下不錯的成績。只是到了100年,楊澤和因身體年邁出現一些狀況,當時還在念體育系碩士班的楊國隆,回到家鄉幫忙家業並照顧父親。
當父親向楊國隆提出要他繼承家業的看法時,從小在家庭食品工廠長大的楊國隆,想起小時候左鄰右舍來工廠上班的情境,也知道許多下游客戶長年習慣採用爺爺、父親生產的加工食品,為了讓這些事物都能傳承下去,於是決定放下所學、回到澎湖,成立貴山國際,投入企業經營。
由於一開始楊國隆還在學習階段,所以先求穩固父親經營時的原有客戶與業務。3年多後,楊國隆對產業有更深的了解,他想到父親耳提面命的產品創新,是拓展C端市場與發展自有品牌的最佳利器,這時候剛好念食品系的弟弟楊正明回家鄉,並到國立澎湖科技大學食品系就讀研究所,可以藉其所學推動產品創新,因此兩兄弟決定為貴山國際轉型,積極從B2B轉向B2C經營。
「我們用1億元興建符合國際ISO 22000及HACCP驗證的食品加工廠,並打造『澎湖伯』自有品牌。」楊國隆回想起當年踏上消費性品牌之路的過程,大舉投資設廠有獲得父親首肯,但做品牌這件事父親並不同意,但他還是堅持做下去。「很幸運的,我們做得還不錯。」楊國隆談到亮眼的成績,口氣平穩的說,106年工廠投入量產時,第一年營收只有1,000多萬,但是之後年年翻倍成長,至今營收已經有5~6,000萬。
貴山國際能夠創下營收翻數倍成長的營運佳績,並從B2B食品加工製造商轉變成為B2C的知名伴手禮品牌商,這一切都絕非偶然。除了因為楊國隆目標遠大、勇敢斥巨資蓋現代化工廠,他堅持研發創新產品,懂得尋找更多的通路,都是貴山國際可以打響「澎湖伯」品牌的關鍵。而過程中,貴山國際在105年選擇進駐「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島嶼產業科技創新育成中心」,藉由政府與學校資源,借力使力的策略,讓公司更順利推動產品創新與拓展市場。
就產品創新上,楊國隆提到,透過與澎湖科技大學食品系所的合作,貴山國際成功開發出可常溫運送的小卷調理包、丁香魚調理包,擺脫冷凍水產食品必須走冷鏈物流的成本過高的瓶頸,讓貴山國際把商品運送到臺灣本島銷售時,不會因為物流成本過高而失去價格競爭力,這對於貴山國際拓展國際市場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後續在開拓日本、香港與星馬等海外市場上,有了常溫食品,可以節省的運費更大。
在市場行銷上,決定經營自有品牌的貴山國際,在做好品牌設計與商品包裝之後,除了採取傳統參展方式來擴展通路,更積極透過數位行銷科技,達到線上推廣商品與品牌的效益。楊國隆說,尤其疫情之後實體通路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們積極利用線上優質水產品電商平臺來銷售商品,而線下商店也在育成中心的協助之下,快速導入行動支付以減少接觸點,讓消費者買得更安心。
歷經幾年努力,楊國隆在穩定貴山國際的營運之後,現階段除了持續推動營收成長與讓更多消費者認識「澎湖伯」,110年更是在育成中心的協助之下,推動澎湖群島農漁產業的六級化創生,期能集結澎湖農產業的資源,讓在地產業可以發展得更好,回饋鄉里。例如,目前貴山國際一款最新推出的辣椒商品,就是向在地小農採購原物料,可活絡地方農產,更可強化地方食品品牌。
「我們一直秉持在食品安全至上的規範之下,不停創新符合更多消費者口味的食品」楊國隆最後語帶使命的說,把「澎湖伯」水產與農產推銷出去,讓人人都可以嚐到澎湖的美味食品,就是我們最簡單的品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