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塔塔汽車
TomTom
松翰科技
台灣本田汽車
群聯科技
鴻準精密
可成科技
瑞軒科技
TomTom花三年時間 成為全球導航之王

撰文=童儀展

一九九一年,兩位荷蘭人彼得凡斯(Peter-Frans Pauwels)與彼得基恩(Pieter Geelen)成立一個名為Palmtop的公司,主要從事應用在移動裝置上的軟體開發,並在一九九六年設計出全球第一套應用於PDA的導航軟體,這家公司就是TomTom的前身,二○○一年正式更名為TomTom。

「取這個名字,就是像古早原始部落在打鼓時會發出『咚咚』聲響的意思,」TomTom亞太區總經理高維文說到自己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時也是頗感疑惑,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這是故意的,因為TomTom就是要讓別人知道,我們與眾不同又深具溝通的特色。」

二○○四年五月,TomTom正式由軟體切入硬體市場,推出第一台可攜式車用導航產品「TomTom GO」。憑藉其獨特的產品功能(例如結合政府交通單位推出即時路況報告、天氣預報,也與名人合作推出名人語音播報導航等服務),以及鮮明的品牌策略與多元的通路布局,TomTom迅速擊敗稱霸已久的麥哲倫(Magellan)與國際環電(Garmin)等業者,囊括全球可攜式導航產品最大的歐洲市場,市占更一度逼近六成,至今仍有超過五○%以上,穩居全球可攜式導航產品第一寶座。

TomTom從二○○四年開始販賣硬體產品,不到三年的時間,創下科技產業當中,極少數由軟體公司成功轉型為整合硬體的企業,而且在最短的時間就登上世界第一。事實上,靠著優異軟體開發實力,TomTom在圖資引擎的開發能力早就深受業界肯定,從過去手機業者易利信(Ericsson),到現HTC等都是TomTom的客戶,「若是沒有好的開發能力,這些世界一流的手機大廠又怎麼會放心將我們的軟體放在他們自家手機產品上,」TomTom亞太區業務發展副總經理黃昭穎說。

正因如此,靠著軟體實力的背書,TomTom的產品根本不需要說明書就能馬上啟動操作,而且相較於市售可攜式導航產品林林總總的多樣功能,TomTom的產品反而顯得很樸實,「就像是日本車與歐洲車的比較,日本車在你看得到的地方會覺得非常新奇、功能很多、很花俏,但是歐洲車就是紮實、低調,好處都在看不到的地方,例如底盤、懸吊等,」高維文一語道出TomTom產品的核心用意,就在於告訴消費者「什麼是真正的導航產品」,而非只在於強調產品裡面包含多少景點、旅遊資訊。

從消費者思維設計界面

此外,過去許多業者都將GPS視為是專業人士或是車廠才會使用的產品,「但是我們卻認為只要有開車,就是我們的客戶,」黃昭穎明白的點出,TomTom能夠迅速獲得消費者青睞的原因,就在於產品族群的設定為一般用戶,開發出的介面非常具有親近性,易於上手,例如隨機附贈的TomTom Home軟體,就很像iTunes的概念,使用者不僅能在這個平台上下載最新的圖資,更可以做到名人語音導航、行程規劃等應用服務。

當然,產品好還要懂得賣才能成就王者霸業,因此強大的異業結盟能力就是TomTom行銷實力最好的展示。

「寶馬汽車(BMW)在測試當天之內就決定與我們合作,台灣最大租車業者格上租車也在一個月之內就敲定合作案,」黃昭穎坦承這兩家業者先前也都曾洽詢其他的GPS業者,但是TomTom卻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案子。「我們只是請能做決策的人直接開車上路操作,就這樣拿到訂單。」 不過,台灣在GPS產業上已有強如宇達電通(Mio)這樣的品牌業者走向國際舞台,因此當全球第一遇上台灣最強的企業,TomTom與宇達電通這兩家公司,勢將掀起GPS業界的戰爭。

全球導航之王TomTom

●成立時間:1991年 ●執行長:Harold Goddijn ●2007年第二季營收:3.8億歐元 ●大事記:2007年5月在台北成立亞太區市場營運總部/2005年在台北成立研發中心/2004年5月推出第一台手持式個人車用導航產品/2001年更名為TomTom/1991年成立,取名為Palmtop。

專訪TomTom亞太區總經理高維文
落腳台灣,掌握核心技術


Q:TomTom亞太研發中心為何會選在台灣成立?
A:由於我們的競爭對手,如國際航電(Garmin)、宇達電通(Mio)等業者在本地都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因此當初TomTom在決定發展亞洲市場時,其實非常擔心。好在台灣在GPS產業鏈上,不論是模組的麗台、代工的英華達與廣達等業者都能提供很好的技術援助,而這也剛好補足TomTom在硬體產品核心的部份,之後透過由ODM轉為EMS的作法,就是要將技術核心給牢牢掌握。

Q:TomTom如何從軟體公司跨入硬體產品,又做到世界第一的地位,過程中,做了哪些努力?
A:大多數做導航產品的公司在硬體設計上非常專業,不論是國際航電或是麥哲倫,都擁有很強的工程與技術背景,但這也是這些公司的問題,因為他們看到專業級的車用市場,一心就只想打入汽車供應鏈當中。但是TomTom很不同,我們是從軟體公司起家,所以看到的是Driver(駕駛人)市場,路上的每一個人,只要他會開車,就是我的客戶,這是一個純消費性產品導向的思維。兩者出發點的差異,造就出TomTom產品賣的地方與先前這些企業不一樣,例如我們對應的通路可能是在IT賣場或是After Market。

Q:今年在台灣成立亞太區市場營運總部用意為何?
A:其實我們想在台灣開賣已經想很久了,但是總部並沒有同意,因為台灣工程師的思維是,只要產品會運轉,功能不錯,價格還可以,就可以開始賣了。但是TomTom卻是一家Marketing導向的公司,只要我們用這種理由提議開始賣,總部就會說:「You are not ready.」也因為如此,我們對於品牌的經營顯得非常謹慎,才會在成立研發中心兩年後,再成立營運總部,就是為了開始搶攻亞洲市場。

Q:那現在準備好了嗎?
A:我覺得我們自己的內部評估是已經Ready了,但是我們不確定市場是否已經準備好,不過我們總得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