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農耕時代來臨
Prospera加速精準農耕革命
用技術創業,靠服務獲利,農業科技新創–Prospera–以跨界整合加速數位農耕新運動,
引領未來農業發展。Prospera是怎麼辦到的?
台灣新創該如何借鏡學習、或者是另闢蹊徑?
以色列的年均降雨量僅台灣的八分之一、可耕種面積則只有兩個台南市大小,但是,以色列的蔬果與蛋白質自給率卻高達95%,同時,擁有歐洲菜園的美譽,負責供應40%的歐盟蔬果需求,創造出的農業產值高達180億美金。幕後推手之一是,透過數位科技優化在節水灌溉、溫室栽培、精準農業、電子商務、替代性蛋白、食品加工等領域表現的以色列新創,例如先後取得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Cisco Venture、Qualcomm Venture與ICV等單位投資的以色列新創Prospera。
扭轉現況 技術新創Prospera加速精準農業的到來
先天環境的限制,讓以色列的農耕地顯得寸土寸金,為極大化每一塊農產地的產量、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以色列除領先全球推出「滴灌技術」讓每一滴水都能夠精準的滴在農作物的根上,更大量透過數位科技落實精準農業,而這,也是在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專攻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丹尼爾‧柯培歐(Daniel Koppel)會與夥伴一起創辦Prospera的原因。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人工智慧等數位科技將農耕作業模式從經驗導向轉變為數據導向,優化每一塊農地的產量。」丹尼爾‧柯培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Prospera團隊成員期望能透過數位科技協助農民解決「傳承經驗」也使不上力的地方,例如,為什麼在相同的氣候下,使用相同種子、肥料,並由同一位農夫耕種,鄰近農地的產量卻大不相同等。「一開始,我們的應用場域是以溫室栽種為主,在逐步累積數據資料、完善產品服務後,才將業務範疇擴展到露天農場。」
Prospera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在溫室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三原色系彩色成像攝影機(RGB cameras)、電子溫度計、電子濕度計與光線傳感器等設備蒐集植物光譜、空氣溫溼度、病蟲害狀況、作物成熟度等數據,然後,回傳到系統,由Prospera團隊成員開發的視覺辨識等人工智慧技術判別病蟲害影響、作物生長狀態,然後,提供改善建議,藉此預測與確保農作物產量。
先入市後完善 Prospera時刻調整商業模式創綜效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Prospera雖然是技術型新創,但是,卻完全不受「技術本位」侷限,不會一股腦地鑽研、精進技術,相反的,自創業以來,就站在農民的立場上思考,優化產品服務,同時,樂於跟無人機等夥伴合作,將服務範疇延伸到露天農場監控。
舉例來說,創業初期,Prospera一切從簡,在溫室安裝的只是一般攝影鏡頭與半自動溫溼度紀錄器,必須以人工作業模式轉換數據進行資料分析,取得Bessemer Venture Partner的A輪融資後,Prospera不急著擴展業務版圖,而是投身農業事務以深入了解植病的光學成像數據,然後,把錢拿去精進技術,採購三原色系彩色成像攝影機,讓Prospera可以更精準的協助農民判斷作物生長狀態。
設備精進後,有農民反映硬體投資成本過高,聽導這個聲音後,Prospera大刀闊斧地將Qualcomm Venture提供的B輪融資用來添購設備,將商業模式翻轉成「免費安裝硬體僅收服務費用(軟體授權金)」,培養農民參考數據下達(農耕)決策的習慣,深化農民的信賴度與互動關係。
從溫室到露天農場 Prospera以跨界整合加速全球數位農耕革命
根據統計,Prospera不僅能協助溫室栽種業者進行高達92%的生長準確預測,還能夠在減少殺蟲劑與用水的狀況下,增加30%的收成。在溫室栽種取得亮眼成績後,Prospera已成功將服務擴展歐洲、美國與墨西哥等地方,平均每天蒐集的作物影像超過50萬張,從超過4,000萬片葉子光譜分析是否有蟲害、營養是否足夠等。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些分析數據不僅有助於農民優化作物產量,對公部門擬定農業決策、農器組織改良農作方案,以及國際採購商來說,幫助也很大。
這種以農民需求逐步修正商業模式的作法,不僅吸引投資人青睞,也讓Prospera成為農民的最佳夥伴,目前,約有三萬畝土地是透過Prospera監控作物生長狀況,包括Walmart、Tesco、Sainbury’s與Aldi等國際知名連鎖業者都指名購買由Prospera系統監管的農作物。
不過,Prospera勾勒的未來不僅如此,為加速全球數位農耕世代的到來,Prospera鎖定歐洲與中南美洲,針對不同經濟作物的溫室與露天環境進行分析,建立資料庫,一步一腳印的將服務範疇擴大為從農場到餐桌的管理服務。
台灣食農創新創業調查
誠摯邀請 參與《台灣食農創新創業調查》
《台灣食農創新創業調查》是由「好食好事基金會」與「數位時代」共同合作
首度針對「台灣食農創業發展環境」進行的調查活動。
希望透過本次調查,集結眾人智慧,一齊解析當前台灣食農新創環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
洞見未來台灣食農新創發展的重點議題,繪出台灣食農創新創業的策略地圖。
業師點評
王峻禧:放下專業堅持、傾聽農民心聲 台灣農業新創的必要條件
專注於農業與生物科技多年的安立琦科技副總經理王峻禧指出,受到所處地理位置的影響,台灣的環境濕度高、作物種類豐富、病蟲害相對多,以及農作物生長常常會受到颱風等天災影響,因此,想要透過人工智慧精準分析、預測與優化露天農場栽種表現,並不是一件簡單事情。「從經濟層面考量,建議從觀賞性植栽、機能性作物與高單價蔬果等溫室栽種作物出發,透過人工智慧分析與物聯網技術系統化的提升產量。」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因為環境、人口結構與需求等不同,Prospera建立的分析資料庫並不適用於台灣,不過,因為Prospera已經做好溫室栽種的分析模型了,因此,王峻禧建議,台灣新創除考慮自行研發,也可以進一步思考是否直接代理Prospera的產品服務進行在地化調整即可。
「要永續經營,農業新創著眼的市場就不能只在台灣,建議放下技術堅持,以開放心胸跟跨界夥伴合作,利用多元資源發展國際市場,而與Prospera的策略合作,便是一個方向。」王峻禧表示,台灣農業新創很容易落入堅持自己的解決方案才是最好的陷阱,忽略了傾聽農民(使用者)心聲與實際解決問題的重要性,而這,恰恰是Prospera擅長且值得台灣農業新創借鏡的地方。
劉力瑜:專家系統、自動化流程是發展精準農業的關鍵
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劉力瑜指出,因為氣候條件、作物種類與文化語言等不同,無法直接將Prospera的產品服務套用在台灣,需要針對在地化需求做調整,不過,劉力瑜也指出,對台灣農民來說,新創透過那些技術提供產品服務不是重點,重點是能否站在其的角度思考、協助其解決問題,包括勞力短缺、產量不足等。
「對農民來說,光提供建議還不夠,還要能協助其執行。」劉力瑜進一步解釋,透過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建構的精準農業分析系統還欠缺一個熟悉台灣農場現況的專家分析功能,此外,在系統提供建議後,是否有體積小、易組裝,可與農民一起協同作業、加速農耕的自動化設備,也很關鍵。
「在勞動人口越來越稀少的未來,農民除需要專家系統給予精準建議,還需要一個可因應作物種類不同組裝成適切設備的自動化裝置,而這,也是台灣農業新創可以努力的方向。」劉力瑜如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