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組織強調信任
在Google工作沒有國界,如此開放的組織可說前所未見。由於全球面試員工的標準都一致,所以Google在台北發掘的員工,可到全球的辦公室上班。
「一個任務達成之後,就可以去地球上另一個需要你的地方繼續服務,這是Google全球化的模式,」簡立峰說,所有的Google員工都會拿到一張全球通行的門禁卡,曾經有一位台灣大學應屆畢業生來上班,接著到總部受訓,後來又去瑞士支援。他到瑞士那天碰到當地休假,但是他手裡那張門禁卡竟然把辦公室的門打開了。這個例子表示,Google對於全球員工的充分信任。
此外,在Google扁平化的組織中,強調信任、平等、互重,所以「經理人」並不多,大家幾乎都是「工程師」,即使彼此年齡差距有時超過三十歲,但大家只是負責不同的產品與專案而已,彼此是在平等的基礎上溝通。簡立峰強調,這是一個有利激發創意的環境,因為「創意必須由下而上,不能因為規劃才產生創意」。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台灣年輕人該如何在中國大陸崛起、東南亞急速發展的現況,找尋自己的定位,進而發揮優勢?簡立峰強調,台灣的年輕人不應該妄自菲薄,「台灣的位置、條件都是世界少有的好環境,只要能將優勢整合在一起,就能將『台灣』這個品牌推廣到全世界,」簡立峰對台灣的未來機會充滿信心。
不過,簡立峰強調,不是人多的地方就能有全球化思維,而是人的差異性、經驗差異很大的地方才有利於創新,「美國可以發展很多影響世界的東西,因為它是個很成功的民族大熔爐!」 但簡立峰也指出,台灣人才現今自我審視的態度也應有所不同,在全球化的進程裡頭,履歷表要給誰看要想清楚,「五年後、十年後,在全球化的工作環境中,看履歷表的人可能是各國的經理人,你的履歷表上要寫些什麼,從現在就要開始準備。」
如果在學校是IT相關科系,將來想進入Google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該如何準備?(現場提問) 現在軟體開發趨勢是朝向應用軟體,也就是把很多軟體整合起來成為一個服務,而不用自己從頭開發。因此有兩種人可以進Google,一種是整合服務,一種是開發新軟體,甚至只要有創意,將網路上已經有的東西串起來,也可以是應用軟體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