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日期:2021.10.27(三)

風力發電設置整體推動與離岸風電關鍵技術研發計畫

海洋風電Formosa I、台電一期,兩座離岸示範風場成功運轉
邁向114年累積裝置量6.5 GW目標


* 不只是能源轉型,「風力發電設置整體推動與離岸風電關鍵技術研發計畫」更帶動國內風電市場規模永續發展。

我國離岸風場條件好,政府支持綠能發電且發展政策明確,吸引國際風電大廠投資以及本土廠商崛起,從陸地到海面,立起一支支巨大的風機,隨風力轉動風扇,蔚為西海岸的新景象,「風力發電設置整體推動與離岸風電關鍵技術研發計畫」不只是能源轉型,更帶動國內風電市場規模永續發展。

政府推動潔淨綠能,規劃114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20%,帶動綠能科技產業發展與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工研院綠能所接受經濟部能源局委託執行本項計畫,將邁向114年達成風電累計裝置量6.503 GW(陸域0.886 GW、離岸5.617GW)目標,115到124年更將發電每年1.5 GW,持續投入臺灣離岸風電發展的願景。

「風力發電設置整體推動與離岸風電關鍵技術研發計畫」主持人、工研院綠能所組長顏志偉表示,我國70年起開始投入風力發電相關技術研究,自89年起工研院即協助經濟部能源局積極推動陸域風力發電,並於89年3月22日公布「風力發電示範系統設置補助辦法」,隨著3座陸域示範風場的商轉,奠定我國風力發電開發基礎。

三階段推動離岸風電策略,協調解決面面俱到

經濟部為配合基礎設施建置期程,兼顧產業發展及國家財政平衡,提出「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3階段策略推動,期望透過市場規模,逐步扶植我國離岸風電產業之供應鏈,並穩健有序地推動離岸風電發展。

目前工研院綠能所計畫團隊執行的這項計畫,期程自108至110年為期3年,其實早在此之前,計畫團隊協助經濟部成立「風力發電單一服務窗口」,依政府的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區塊開發三階段來推動離岸風電,協助能源局逐項追蹤開發商進度、協助跨部會協調、排除可能申設困難。透過解決關鍵議題,友善發展環境建構,使得風力發電能夠在近年內快速發展,成為具規模經濟之產業,帶動國內經濟成長。


* 計畫主持人工研院綠能所組長顏志偉,帶領團隊成立「風力發電單一服務窗口」,依政府的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區塊開發三階段來推動離岸風電。

「示範風場」開啟第一階段離岸風電政策推動

101年7月3日經濟部公告「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我國第一座具商業規模的海洋離岸示範風場(128 MW)於108年12月27日取得電業執照並開始商轉。此外,台電公司業於110年8月21日完成示範風場初始併聯(109.2 MW),預計今年底可完工商轉。

「潛力場址」為第二階段離岸風電政策推動開啟新里程碑

107年1月18日經濟部公告「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續於107年4月及6月完成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遴選及競價作業,共有14件離岸風場開發案獲選,合計總分配容量達5,500 MW。離岸風電容量分配機制納入「產業關聯效益」項目,將穩健有序帶動本土能源供應鏈發展。

「區塊開發」邁向綠能建設另一個高峰

110年7月23日經濟部公告「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場址規劃申請作業要點」,正式啟動離岸風電第3階段區塊開發作業。續於110年8月19日公告「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明定區塊開發選商規則。預計於115年起以每年1.5 GW之進度穩健發展容量,至124年累計將再釋出至少15 GW之容量。

為防疫情影響工程進度,團隊辛勞勤查核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政府於109/3/19起限制外籍人士入境等防疫管制規定,離岸風電海事工程所涉工作人員及船舶均須遵守限制入境及入境檢疫等相關措施及限令,顏組長即率領團隊協助能源局研擬離岸風電防疫措施計畫書,在符合防疫規定下,減輕對海事工程作業的影響,顏組長表示「我們所有同仁克盡職責,夜以繼日進行相關查核作業,並呈交相關單位,結果圓滿,雖然辛苦,卻很寬慰。」

計畫團隊曾榮獲107年度能源領域研究計畫績效評鑑獨特表現案例加值貢獻獎,風場如戰場,指揮大局逾21年的老將顏組長肯定,這項計畫顏組長充滿抱負地點點頭:「臺灣風電滿載發電的正向影響,從此開始運轉了!」


* 計畫團隊曾榮獲107年度能源領域研究計畫績效評鑑獨特表現案例加值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