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日期:2021.10.27(三)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使用能源設備及器具效率管理政策推動與決策支援研究計畫

強制性的能源效率分級標示帶動
愛心形的節能標章振盪出能效管理的蝴蝶效應


* 節能標章網站瀏覽人次自民國2001年迄今已超過1.51億人次,平均每天有3萬人次造訪,居全國標章類網站之冠。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協助能源局推動「使用能源設備及器具效率管理政策推動與決策支援研究計畫」,對於電器產品廠商,強制要求產品附具淺綠色的能源效率分級標示紙卡,供民眾選購時參考,廠商還可自願申請愛心形的節能標章,方便消費者辨識,發揮一加一大於二,振盪出能效管理的蝴蝶效應,協助政府達成節能減碳目標。

若問:政府標章類網站有不少,哪一個網站的瀏覽人次稱冠?答案是節能標章,網站瀏覽人次自民國2001年迄今已超過1.51億人次,平均每天有3萬人次造訪,節能標章針對市售同品項產品能源效率排名前20至30%的產品加以認證,並以簡易圖示標示出來,讓民眾選購時當作最有力的參考,目前已開放51項產品供電器及能源設備器具廠商申請認證。

計畫主持人、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節能設備技術組業務總監羅新衡表示,以截至2021年11月中有效合約為統計基準,在節能標章網站上共計有324家廠商、9,726款產品,累計節能標章使用枚數高達2.66億枚,居政府標章類型網站瀏覽率之冠,有效增進節能資訊與知識的擴散及普遍程度,成為民眾查詢與參考的重要管道。

產品節能衝進前段班,獲頒認證標章

早在1980至2000年間,羅新衡及其團隊就已協助能源局對冷氣、冰箱、電燈與燈泡訂出最低能效管制。

他指出,2001年為鼓勵能源設備及器具廠商努力研發生產節能的優良產品,所以研擬推行節能標章認證制度,並於2008年10月正式實施節能標章推動使用作業要點,舉凡廠商產品通過制度實測與認可的能源效率前段班(前20至30%),即授予認證標章,在販售的商品上貼出節能標章貼紙,有助企業提升社會責任的正面形象,被重視節能節費的消費者選中機率當然也相對提升。

羅新衡說明,節能標章的圖案是插座、電線形狀的一隻手圍成愛心形,中間有一盞火苗,意思是用雙手實踐電、油、天然氣的節能使用,這個標章的知悉程度已高達9成,大家都曉得選有節能標章的產品,才有益居家或工作環境節能。

節能標章貼紙,3年多來節電24.35億度

「想像一下,這顆愛心長出一對翅膀,連動能效管理的蝴蝶效應。」羅新衡分享計畫推動節能標章制度,以一張貼紙產生的蝴蝶效應,創造近3年多來累計節電24.35億度、減少161.3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的綠色效益。

為建構社會整體節電氛圍,計畫成為中央節能宣導素材廚房供應中心,提供各式節能宣導素材,如:節能教具、宣導影音與文宣,以及各項節能手法效益的實測數據,提供縣市政府、機關單位、志工團體使用,共同投入節能推廣行動。

此外,計畫團隊也運用品質工具改善節能標章申辦作業,將廠商申請到獲證時間由原需要4個月縮短為1.5個月,甚至不超過1個月,廠商滿意度高達100%,而推動強制性能源效率分級標示制度,引領家電產業技術升級,有效帶動節能產品市占率提升,從最初只有4項產品申請,逐漸開放到現今的18項,普獲廠商、品牌商、經銷商與賣場的認同。

羅新衡說,2008年,計畫團隊還起草另一種標章:能源效率分級標示。經由辦理全國甄選,選定溫度計圖案,呈現在附隨產品交到消費者手上的單張紙卡上,可以看到文字、表格例如「中華民國能源效率標示,每年效電量約1395度,本產品能源效率為第1級,產品名稱無風管空氣調節機、型號….」,署名經濟部能源局,右側溫度計下方是藍綠色地球圖形,上方指針由下至上為藍色「1級用電較少」到最上面的紅色「5級用電最多」,1級最省電也最友善地球,簡明易懂。


* 計畫主持人暨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節能設備技術組業務總監羅新衡,說明節能標章、及能源效率分級標示貼紙背後含意。

我國要求節能標準堪稱全球最高,MIT勝出

羅新衡舉出,為推動社會節能風氣,鼓勵廠商提升節能技術與能量,比如全國安裝國中小冷氣機,就規定廠商產品達到能源效率標示1級的,才能參與投標。

他很自豪地說,能源效率分級標示、節能標章貼紙同步推行,搭配稽查,加上每5到10年又把分級機制的最低標準再往上提高,讓本土廠商甚至外來廠商都必須不斷自我要求往1級進化提升,耗能的廠商沒有市場利基。

在這前提下,MIT產品跟進口產品相比,不僅毫不遜色,甚至要節能得更多,「想往臺灣傾銷耗能產品,沒門!」因為臺灣的冷氣、冰箱等多項電器產品,在國際上的能源效率標準都是最高的,就以冷氣機為例,我國要求的最低能效標準比歐盟制定的高出15%,冰箱的1級能源效率也比歐盟高出10%,再以LED燈泡作比較,我國的105流明/瓦的能源效率也比歐盟的90流明/瓦高出許多,MIT因而嶄露頭角,遙遙領先國際名品大廠。

榮獲「環保界奧斯卡獎」,繼續邁進淨零碳排目標

推動能效管理政策,還要注重幫助民眾解決他們關注的問題,羅新衡回顧起推行LED燈具產品時的挑戰,為防光源品質不良,影響小朋友的眼睛健康,特別要求廠商使用光生物安全無危害之優級材料的平板燈,才能供應為國一以下學生的教室用燈,LED燈泡的閃爍指數則制訂得更為嚴謹,慎防黃斑部病變,另外,這兩、三年來還將繼續擴大推行把排油煙機、空氣清淨機納入節能標章,以保護國人的健康。

當然,面對8,000家以上廠商,推行過程中難免遭遇廠商不願能源轉型、產品升級的排斥,只有堅定地依照制度與SOP行事,才終於讓本國、進口品牌廠商都在一視同仁的要求下就範。

2020年度,工研院執行團隊榮獲能源局銳能獎銀獎肯定,並在能源局支持下,以「節能設備資訊App智慧服務方案」獲選全球能源獎「空氣」類優秀方案,2021年再以「網路智慧稽查系統」勇奪全球能源國家獎臺灣冠軍,「環保界奧斯卡獎」加身,羅新衡深吸一口氣:「雖開心卻不自滿,自己要跟自己比,明天要比今天更好。」畢竟,邁進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滿懷理念和熱情的團隊還有一段路要走。


* 經濟部能源局節能計畫吉祥物代表,白熊節能阿光。

節能標竿表揚 擴散節能典範案例

計畫長期推動節能標竿選拔與績優案例分享,累積超過4,500個標竿典範案例供各界學習仿效,傅孟臺分享2021年節能標竿金獎「四方乳品公司」案例,78歲的創辦人蔡南秉持「與環境共生」理念,結合節能、創能、儲能及固碳全方位做法,就近與海邊休耕地農民契作種植牧草,不必遠途運輸進口,有效節能;引進能管系統,找出冷凍冷藏最佳除霜排程,降低尖峰負載,以循環經濟概念勝出。

同樣榮獲金獎的臺灣菸酒公司臺中酒廠則是採用節能型無油空壓機及變頻冰水主機取代老舊機組,107至109年3年間減少了21%耗能,更可貴的是配合防疫需求,109年生產防疫酒精約達120萬公升,在產能增加下,全廠照樣達到6.1%節能率,節能行動成果極佳。團隊每年更攜手節能標竿獎金獎單位,辦理節能觀摩會活動,邀請獲獎單位分享典範案例,協助相關產業落實節能。

執行團隊榮獲109年度銳能獎金獎肯定,傅孟臺說:「計畫像個萬花筒,事項龐雜,我和同仁雖苦猶樂,我們認為自己的計畫會很有貢獻,努力去執行,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果然產生貢獻。」訂好目標逐步前進,就像節能,涓滴成河,在能源局的支持、計畫同仁與合作夥伴的努力,一點一點將節能型社會建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