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日期:2021.10.27(三)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節能環境建構與推廣策略研究計畫

打造中央節能宣導素材供應中心,鏈結各方資源帶動節能社會風氣


* 「節能環境建構與推廣策略研究計畫」,如同打造一座「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中央廚房,讓大眾能夠使用資訊,掌握用電流向與如何節電。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協助能源局推動「節能環境建構與推廣策略研究計畫」,在能源局的指導下,透過持續不間斷的節能調查與研究資訊披露、節能宣導素材產製與推廣,成為中央節能素材供應中心。而計畫工作內容除了各種節能減碳廣宣推動外,還包含縣市節電推動、節能標竿選拔與推廣、志工培訓與節能工作推動等,是一個在各個層面都深耕節能的行動型計畫。

建置全國第一個節能行為資料庫 推動節能政策與議題

計畫主持人、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傅孟臺總監表示,計畫透過全國唯一每年執行的入戶調查,累積多年住宅用電消費資料,逐步建立國內第一個民眾節能行為資料庫,透過調查分析了解國內家庭電器使用現況與用電流向,這些資料都可以作為政府推動節能政策評估的參考依據。109年根據109年調查統計國內家庭部門用電約500億度電占全國用電18%,其中又以空調占比最高,夏季期間占家庭用電47%,而與空調用電效率相關的清洗濾網節能手法,落實度卻相對較低,僅有43%,因此,近年於夏季用電尖峰期間推動「節能月」系列活動,特別加強宣導空調節能及家電清潔議題。此外,根據計畫進行的家庭用電消費習慣調查顯示,家庭中用電占比最多的家電是冷氣(28%)及冰箱(13%),全國約43%左右家庭中有超過10年以上冷氣與冰箱約有1,200萬台。這些調查數據的分析及推估,就有助於政府在評估推動節能政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例如近年來所推動的老舊電器汰換補助或推動購買節能家電貨物稅退稅時的數據參考,多年來這些資料的累積著實不容易,但也協助建構了我國家庭用電消費輪廓的逐年趨勢。

最親民節能代言熊「阿光」 帶著節能資訊走入民間

在推動節能之初,為了拉近民眾與節能議題的距離,透過同仁腦力激盪,產出了最親民的節能代言熊「阿光」,團隊以阿光熊形象,設計製作各項宣導文宣與素材,前進公務機關、學校、企業、村里社區進行宣導。到今天在機關單位、便利商店、賣場、各式商店中,都可以發現阿光熊「節電營業中」、「夏月節電中」的標示,表示商家共同響應政府落實節能。

為建構社會整體節電氛圍,計畫成為中央節能宣導素材廚房供應中心,提供各式節能宣導素材,如:節能教具、宣導影音與文宣,以及各項節能手法效益的實測數據,提供縣市政府、機關單位、志工團體使用,共同投入節能推廣行動。

蘇娟儀經理表示,運用影音、文宣等素材,有效地傳達節能知識及理念,讓民眾”有感”,也是計畫推動節能的重要工作之一,例如「節能行動家」議題的推動,就結合節能月製作主題宣導短片、海報在全國擴散節能議題,以小女孩手持融化冰淇淋,象徵資源消耗的現況與危機,闡述台灣70年來總用電量增加700倍,讓人們省思我們將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地球,影片透過網路擴散,吸引約400萬人次傳播瀏覽的效益,許多民眾看完後都積極響應加入節電行動家的行列。


* 蘇娟儀經理示範節電計畫推廣教具,讓民眾了解發電的來源與不易,就會更珍惜用電。

而工研院團隊建置的「Energy節約能源園區」節能入口平台,舉凡生活節能、產業節能、縣市節電推動、節能推廣資源等,都可以透過平台一站查找節能所需資訊。除了網路推廣平台,還有台北市立動物園「酷COOL節能屋」、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樂活節能屋」兩大實體節能展示平台,透過志工導覽、教具體驗,引導民眾瞭解生活節能技巧。此外,更透過節能屋教具移展,讓更多偏鄉地區的孩子學習節電。

串聯節能夥伴 前進各鄉鎮為節能紮根

邁進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傅孟臺強調不能靠計畫執行單位單打獨鬥,而是要繼續結合社會各界資源同心協力往前走,因此,歷年結合如荒野保護協會、台積電志工社、家扶基金會、慈濟、法鼓山等夥伴,共同推動節能。其中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開辦「節能綠活圖」工作坊課程,以紅綠燈概念,教導民眾檢視家中能源使用情況,並提出改善方法,讓節能從觀念落實到行動。團隊與節能志工夥伴合作,至今已深入全國320個行政區,累計完成上萬幅節能綠活圖,讓節能行動在全國各地紮根。

中央攜手地方節電計畫因地制宜,引領地方發展特色節能措施

團隊依照整體「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計畫涵蓋村里節電競賽、住商節電計畫、與台電合作分析用電資料、公民團體協助觀察等分項工作,結合中央回收機制,協力縣市辦理設備汰換補助,傅孟臺表示,多元推動擴及民眾層面廣,自2018年推動至今,促進節電11.9億度以上,帶動產業效益至少338.4億元,促進就業人口超過1.5萬人。

他強調,節電計畫深具因地制宜的精神,擴展建構節電氛圍,對於全國130萬個小商家都能針對地方屬性,實踐節能減碳效益,例如面對宜蘭縣就提供烘茶機的補助,又如在彰化縣的田尾、永靖則推進火龍果、菊花、葡萄果園的LED光照,有助調節產期,照顧弱勢農民,省電最到位。


* 計畫主持人傅孟臺強調,節電計畫深具因地制宜的精神,實踐節能減碳效益。

節能標竿表揚 擴散節能典範案例

計畫長期推動節能標竿選拔與績優案例分享,累積超過4,500個標竿典範案例供各界學習仿效,傅孟臺分享2021年節能標竿金獎「四方乳品公司」案例,78歲的創辦人蔡南秉持「與環境共生」理念,結合節能、創能、儲能及固碳全方位做法,就近與海邊休耕地農民契作種植牧草,不必遠途運輸進口,有效節能;引進能管系統,找出冷凍冷藏最佳除霜排程,降低尖峰負載,以循環經濟概念勝出。

同樣榮獲金獎的臺灣菸酒公司臺中酒廠則是採用節能型無油空壓機及變頻冰水主機取代老舊機組,107至109年3年間減少了21%耗能,更可貴的是配合防疫需求,109年生產防疫酒精約達120萬公升,在產能增加下,全廠照樣達到6.1%節能率,節能行動成果極佳。團隊每年更攜手節能標竿獎金獎單位,辦理節能觀摩會活動,邀請獲獎單位分享典範案例,協助相關產業落實節能。

執行團隊榮獲109年度銳能獎金獎肯定,傅孟臺說:「計畫像個萬花筒,事項龐雜,我和同仁雖苦猶樂,我們認為自己的計畫會很有貢獻,努力去執行,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果然產生貢獻。」訂好目標逐步前進,就像節能,涓滴成河,在能源局的支持、計畫同仁與合作夥伴的努力,一點一點將節能型社會建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