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日期:2022.9.13(二)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能源領域研究計畫績效評估推動與決策支援

事半功倍的幕後支援,透過績效評估、策略規劃
協助計畫找出最佳導航路線!

► 能源領域計畫如何瞄準目標順利推動,幫助能源局找出關鍵團隊挹注資源


每項政策的執行都有需要被妥當分配的資源及檢核機制,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協助能源局推動「能源領域研究計畫績效評估推動與決策支援」,正是肩負起這個任務的角色。辦理計畫績效評估及策略規劃作業,協助能源局運用績效資訊強化經費運用合理性,以及激勵計畫持續精進,確保各項技術的發展都能在對的道路上前行。

「說起來我們更像是能源局在產業政策推動幕後的軍師」,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產業發展處處長周佩萱如此解釋著,或許這項任務不若其他計畫有著顯著量化的數字呈現,或是研發出相關技術解決方案,但就如同馬路上即使已經有了紅綠燈號誌,依舊需要有交通警察為市民指引、確保來往的車輛通行能更順暢,這便是台經院團隊在執行這項計畫被賦予的重任。

是重複評鑑還是找出亮點,績效評估作法的優化

回想起計畫初始,周佩萱表示一路上也是跌跌撞撞。為了要在多達百項計畫中,找出需要重點管理的計畫檢視成效,以提供能源局一個能有效評估新年度計畫預算分配方式,台經院發揮過去在辦理績效評估的專長,但於既有的期末審查後竟還多了績效評估作業,對局內其他計畫團隊而言不僅是增加工作負擔更有一種重複評鑑之感。

但究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她思來想去,也聽取能源局長官與同仁們的意見,發現執行績效評估的作業仍舊有其必要性,因此積極找出一個能滿足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平衡機制,同時間又能發揮管理效能,好讓評估結果能發揮作用。而周佩萱也與團隊透過三種不同的方式優化績效評估,並換來參與評估作業之各方肯定。


*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產業發展處處長周佩萱

第一,她觀察到要先降低過多的紙本作業、避免讓計畫團隊重工,因此建議將績效評估所需資料與例行繳交報告結合,各計畫團隊只需提供期末報告即可,這樣已能滿足績效評估與管考審查的資料需求;此外,應該要加入重要關係人的意見,因為他們是最了解每個計畫團隊內容的角色,並在自評後依表現就前20%與後10%的團隊加強檢核管理,這樣重點式的處理不只能快速找出計畫團隊的亮點,也能為需要改進的團隊給予實質建議,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第二,績效評估也祭出退場機制。若計畫團隊已達到階段性任務就應該有退場機制,將資源能更精準的挹注到不同的計畫團隊上,共同完成能源局的政策目標。第三,改善績效評估的任務不只於此,台經院團隊也認為應要有個能表彰優秀團隊的舞台作為獎勵、營造計畫團隊教學相長的機制,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鋭能獎」誕生的原因。

「鋭能獎」舞台激勵計畫團隊,對內宣揚表彰、對外展示成果

自109年開始,台經院便針對績效評估作業挑出來的績優計畫為基礎、也就是前20%的計畫團隊推動鋭能獎,評選出金、銀、銅獎與潛力獎並進行表揚,「這大幅提高了計畫團隊的企圖心、也更能理解執行績效評估的原因,」周佩萱解釋到。

對內,鋭能獎是一個可以快速讓能源局掌握每年優秀計畫團隊表現的平台,並能藉由獎項活動的辦理,拉近與計畫團隊的距離、了解他們在執行每個計畫的心得與初衷,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也能讓能源局更清楚知道實際應用場景究竟還有哪些需求是政府部門可以協助,同步提升大家對於成效精進的認知及參與。

對外,計畫團隊也能有舞台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成果,藉由績效評估的指引、參酌具建設性的建議修正計畫研究方向,讓成果表現能更會連結政策目標;另一方面,也能作為典範讓其他未能得獎的團隊參考,究竟該如何執行計畫才能創造顯著成效,鋭能獎的辦理也成了帶動整體計畫團隊表現、優化內容的幕後功臣。

如今,鋭能獎已經是局內一個重要的活動,即便在疫情仍未消退的此刻,依舊創造出良好的互動成效,自105年的98人次到今年辦理時達到178人次參與,成長82%、也確實增進了局內與各計畫團隊的互動與交流。


* 台經院近年透過辦理「鋭能獎」激勵計畫團隊,對內宣揚表彰、對外展示成果

萬事起頭難:跨部門的策略規劃考驗溝通力

而有了績效評估與鋭能獎後,團隊另一項重責大任便是執行策略規劃,如同導航一般,前往目的地的方法很多,但究竟哪一條是最有效率的,端看策略規劃給出了哪些指引。

周佩萱指出,過去策略規劃的時程多以未來2-3年為主,如何在大方向政策下發動計畫項目,將資源分配給符合的團隊以利政策推動,成了過去的執行方針,如此一來雖能讓解決方案百花齊放、卻也因不易收斂具體的因應策略而難以迎戰2050年淨零碳排挑戰。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腳步變化之大,能源局也發現策略規劃的面向需更為宏觀,因此,這些年台經院的團隊在梳理策略規劃時,也將格局拉高、方向也更聚焦,為的正是希望能在計畫的推動下、超前部署未來長期可能面臨到的困難,提前做好資源的分配,將相關技術逐步掌握。


*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產業發展處組長林佳慧

這麼一來我們所扮演的角色就更加複雜,因為面對淨零碳排的策略規劃將不再只是單一部門能解決的問題,需要跨部門的溝通一起擊破核心,這更挑戰了團隊在跨部門溝通的能力。就以近期正在探討的策略議題「2050淨零碳排路徑下能源轉型短中期落實關鍵」來說,牽涉到的不只是能源局在技術層面上如何支持計畫團隊的發展,產業將面臨到國際碳稅的課徵、相關政府部門又該如何因應?綠能又該如何供給?產業人才的培訓是否到位?這些議題雖然困難,卻也足見計畫的推動是隨著大趨勢進行調整,協助能源局整合內部能量一同面對議題,以期能透過策略規劃將資源做最妥善的分配。

可以說,台經院就像是能源局的幕後工作人員,這些年在調整策略規劃的腳步後,更聚焦單一議題,並由各業務組分工從政策法規、技術研發、市場管理及社會溝通等不同面向,尋找可能的問題及因應策略,協助串連起由上而下、由內而外的不同資訊。

「其實我們的計畫內還有些其他任務」,周佩萱說像是提升服務效能作業、能源局資源手冊編製等,都是希望在相關政策的宣導或前台服務品質上,能持續擴張聲量與優化。她表示,這些年協助製作能源局資源手冊,也讓台經院的團隊觀察到不同場景會產生的不同需求,因此也在今年特別開發了隨身DM的形式,不只是在內容做了寓教於樂的小巧思、吸引民眾透過遊戲更了解能源局的業務與節能之重要性,便於攜帶的DM形式也創造出更多與民眾溝通的機會。


* 台經院團隊透過編撰能源局資源手冊,精進能源局的資訊宣傳

這項計畫看似容易,卻也在政策的輪動中突顯出溝通的價值,「展望未來,我們的團隊也將積極導入數位工具,增加更多的溝通管道,希望將節能觀念的種子埋入每個人的心中」,周佩萱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