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那麼下一個盛世就是「AI+」的時代,人工智慧(AI)技術大量商業化的時代到來。未來人工智慧將是所有產業的「靈魂」,人工智慧技術讓物件有了人性,成為各產業的「基礎設施」,就像我們的水電交通設施與網路的概念。 (閱讀全文...)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過去60多年來從未停歇,而今總算有了不凡的突破,從AlphaGo到智慧語音助理、自動駕駛技術等,無疑捕捉了無數人們的注意力,宣告著劃時代的科技盛世已經到來。這一甲子,到底電腦科學家解決了些什麼問題呢?從人工智慧三大關鍵技術突破或可窺探未來。
Google組織重整,以Alphabet作為母公司運作時,曾經引起外界熱烈討論,如今再看「Al」phabet,似乎可以作為Google全方位布局人工智慧的解讀,其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發展各領域的智慧硬體,未來一年將大爆發。
今年10月,微軟成立人工智慧與研究部門(Microsoft AI and Research Group),集中資源投入人工智慧研究與產品服務研發。40年歷史的微軟,隨著Wintel浪潮退去,未來,要靠人工智慧平台展現昔日風華。
在《富比士》所揭露的這份榜單中,25家新創總計融資6.3億美元,涵蓋來自醫療、機器人、輔助駕駛等八大領域。美國公司以17家、超過六成占比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中國,其他則來自歐洲國家,台灣並沒有公司入榜。
大家很擔心將來「機器」會比人還聰明、更有創造力。有些專家認為在2045年奇點(Singularity,指人工智慧自己可以創造出比自己能力還強的東西)就會來臨,但是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洪小文並不這麼認為。
人工智慧世代高薪階級未必能安穩無憂,深度學習只要用原始資料就能建模,可能讓不少資料庫ETL人員失業;聊天機器人興起,靠嘴賺錢的行業也要捏把冷汗,到底什麼工作最安穩? 有人說在李世乭輸給AlphaGo後,藝術是人類最後精神堡壘了,事實卻不是那麼樂觀。
在人類世界裡,若工作環境不佳,如工時太長不合理,讓勞工身體疲憊,或是老闆欠薪水,薪水過低,勞工內心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利用罷工爭取更好的工作環境。那在人工智慧的世界裡呢?AI會罷工嗎?